首页 男生 玄幻 大宋枭途

第十三章 不愿负此生

大宋枭途 任鸟飞 3909 2022-08-16 11:39

  

  …

宋代的科举考试,分为解试(乡试)、省试(会试)以及最终的殿试。

如果让蔡仍自己去考,蔡仍指定连最初等的解试都考不过去,哪怕他因为要翻译一些重要的史料而精研过古文。

这不是能力的问题,而是蔡仍根本就没经历过这方面的专业训练。

幸好!

原来的蔡仍帮蔡仍将所有的考试都考完了,给蔡仍留下了一个现成的成绩。

甲科第四名。

在电视上,经常能见到“进士甲科”、“进士乙科”之类的词语。

这里进士甲科和进士乙科其实是有区别的,而且区别不小。

唐朝的科举,最初并没有甲、乙科的区别,从唐高祖李渊到唐明皇前期,所有进士都称为“乙科”。

唐明皇为彰显文德,下了道诏旨说:“近世没有甲科,从朕开始,就要打开甲科大门,让最优秀的人才成为天下人的表率。”

于是,终唐一代,“甲科”便成为进士科中前三名的代称。

到了宋代,科举制度发生了很大变化。

北宋前期的进士考试,甲科、乙科还都是指进士而言,且甲科一定是优于乙科的。

到了北宋后期,则明确了,甲科为一档,乙科为二档,到现在甚至出现了第三档(即同进士出身)。

而到了南宋,更是出了五档(即,一甲,二甲,三甲,四甲,五甲),而“二甲”事实上和“乙科”是等同的概念。

总而言之,就是,不管哪个朝代、哪个时期,甲科都要比乙科高一筹。

甲科的前三名,分别是:状元,榜眼,探花——状元无疑就是榜魁,榜眼就是第二第三名,后来演变为专指第二名,探花在唐朝和宋朝前期时指同榜进士里最年轻的那个,后期就变成专指第三名了。

而蔡仍这个甲科第四名,实际上就是这次科考的第四名。

与状元、榜眼、探花相比,蔡仍的这个第四自然是差了点,但跟同期数以万计的考生相比,第四名已经是非常不错的成绩了。

宋朝,尤其是北宋时期,是极度重文轻武的。

因此,有一个甲科第四名身份的蔡仍,那绝对将有一个较高的起点。

所以,听蔡绦报喜说自己高中了甲科第四名,蔡仍立即一脸惊喜的确认道:“四兄此言可当真?”

蔡绦笑道:“三兄可是本科的主考官,我的消息还能有误?”

听蔡绦这么一说,蔡仍的心完全放进肚子里了,他心道:“甲科第四,事情的进展,好像比我想象的还顺利啊。”

这时,蔡绦又道:“对了,三兄还让我跟你说,他有意保举你担任殿中侍御史或是去一县担任知县,不知你意下如何?”

进士及第之后就要授官。

而这授官,实际上是有一些不成文的规定的。

北宋前期,科举的前三名,通常会授通判一职,相当于后世的副地级官员。

到了北宋后期,由于官位越来越少等种种原因,降低了授官级别,科举的前三名,也只能从知县开始。

蔡仍的第四名,虽然看着跟前三只差了一名,但实际上却是差了一个档次,如果按照这个时期的授官规矩走,那蔡仍也就能去一县当个主簿,是绝不可能直接从知县干起来的。

这就是蔡仍投靠蔡家的福利,他能走那些没有背景的人所不能走的捷径。

不过——

听了蔡绦的询问,蔡仍脸上并没有喜悦之色,相反还眉头紧锁,就像是遇到了什么烦心事一般。

蔡绦见此,问道:“六弟可是对三兄的这个安排不满意?”

蔡仍微微摇了摇头,似是在说“我没有不满意”,又好似在说“我是不满意”。

通过这段时间的相处,蔡绦是真将蔡仍当成了他的知己,所以,见蔡仍似乎是不想干殿中侍御史或是知县,他直言不讳的说道:“六弟,你有什么想法尽管跟我说,我与三兄是同胞兄弟,你不方便说的,我可以替你去说,你不用担心。”

蔡翛和蔡绦是同父同母的同胞兄弟,因此,蔡绦敢打这个包票。

同时,这也说明了,蔡绦是真是拿蔡仍当至交好友。

蔡绦都说出这样的话了,蔡仍也就不再遮遮掩掩了,他道:“三兄的好意,小弟感激不尽,可四兄你有所不知,小弟其实志不在文,而在武,小弟毕生所愿是当一个将军,为国征战沙场。”

“什么?”蔡绦以为他听错了。

赵匡胤上台后,总结了唐朝覆亡的教训,认为应当削弱地方军事长官的实力,因而通过著名的“杯酒释兵权”等手段,剥夺了石守信等开国将领的军事指挥权,然后便开始大倾向性的重文抑武。

结果,在有宋一朝,尤其是北宋时期,文人的地位被大大拔高,而武人则被视为低人一等,位高者如名将曹彬,在路上遇到士大夫,都要引车回避,给对方让路,通常只有那些罪犯、泼皮、地痞才会去从军,良家子弟向来是不屑去参军的。

更何况,蔡仍刚刚才进士及第,正可谓是前途似锦,就更没有理由去参军了!

因此,听蔡仍说自己想当将军,蔡绦才有这么大的反应。

蔡仍立地北望,道:“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不愿负此生!”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不愿负此生!不愿负此生,不愿负此生……好诗!好诗!真是一等一的好诗!”蔡绦品了一会蔡仍的诗之后,由衷的赞道。

与此同时,蔡仍“借诗咏志”,也让蔡绦明白了蔡仍的志向,他道:“六弟你这首诗让为兄都恨不得去那塞外边关与胡人征战沙场啊!”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不愿负此生!”

又品了品蔡仍的诗,蔡绦有些惋惜道:“只是可惜了六弟你的才学,如果不是你外公王相公改了科举制度不考诗赋,你指定是今科的头名!”

蔡仍并无留恋道:“诗赋强不了国,我还是喜欢为国征战沙场,此生致力马革裹尸,而且,我觉得……咱们蔡家也需要一位将军。”

蔡绦听罢,心中一动!

……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