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1章 怪异之笔仙
为了冲击七品神明之境,宋安康可以说是倾家荡产,除了自用的几件灵器之外,其余的灵器、灵石之类都被宋安康给卖掉了。
他也不是什么全能高手之类,对于炼器、炼丹、御兽之类可谓是一窍不通,所以就连一些天材地宝、珍稀矿物、灵兽蛋之类的都被宋安康给卖掉了,可以说干干净净,现在穷的一批。
放眼诸天万界,宋安康大概是最穷的七品神明之一了,就连身上的装备也只是八品的灵器,连一件神器都没有。
所以不仅仅是为了守护人族,还是为了赚取资源和财富,为接下来的修行准备东西,宋安康也要去对付那些妖魔鬼怪,从这些妖魔鬼怪手中得到自己想要的资源和财富。
杀人放火金腰带,作为一个有良知的人族老祖,自然不能对人族下手,那还是对人族疆域内的妖魔鬼怪下手好了,顺便也为人族解决一些小麻烦,避免人族那么快就崩溃了,到时候宋安康连躲藏都没地方躲藏了。
不过在这之前,宋安康还需要尽快适应暴涨的实力,顺便学习一门魔道秘术。
御经!
所谓御经,顾名思义,就是能够驾驭妖魔鬼怪,让其完全为自己所用。
这是一门七品上等魔道秘术,修行之后能够凝聚御令,一旦将御令种入到妖魔鬼怪的体内,便能够随时随地了解妖魔鬼怪的所思所想,掌控其生死存亡,甚至是强行操纵其身体,做出一些自己不想做的事情。
霸道、强势、凶狠……妥妥的魔道秘术,并不像其名字那么简单。
作为魔道秘术,还是如此残酷霸道的魔道秘术,其副作用也很是惊人,无论是在修行的过程中,还是在施术的过程中,精神、意志都会受到侵蚀,就连性格也会受到影响,尤其是奴役了一些三观极度不正的妖魔鬼怪的时候,更是会受到极大的影响。
在这种影响和侵蚀下,修行者的精神会变得越来越浑浊,也就是真魂会变得越来越浑浊,意志会变得越来越脆弱,性格也会越来越扭曲,持续下去早晚会走火入魔,甚至是化身成为妖魔鬼怪中的一员。
但是有着逆命天书的帮助,这些副作用都将会转化为正面作用,给宋安康带来巨大的好处。
而且作为魔道秘术,修行进度极其可观,甚至比大多数魔道秘术的修行进度都快,这对于宋安康来说又是一桩巨大的好处。
而之所以要修行这样一门魔道秘术,自然是为了奴役那些妖魔鬼怪,让其为自己所用,无论是通过它们了解一些厉害妖魔鬼怪的信息,做到知己知彼百战百胜,还是通过它们搜刮更多的资源和财富,都是很有必要的一件事情。
考虑妥当之后,宋安康不再犹豫,开始修行这门七品上等魔道秘术御经,同时也没有忘了适应暴涨的实力,将之前修行的武功秘术融入到炼神大境当中,能够最大程度地发挥出自身的战力。
至于更换装备这种事情,现在的宋安康连半把神器都买不起呀。
时间流转,宋安康的实力在不断地提升着,御经很快被他修行到了小成之境,接下来就该寻找合适的奴役目标了。
安城外城,趣书楼。
所谓趣书楼,售卖的自然是一些有趣的书籍,譬如故事、传记、笑话……之类,平日里都会有很多人前来购买和阅读,往往要持续到深夜时分,生意可以说特别好。
在这些书籍当中,卖的最火的自然还是人族英雄斩妖除魔的故事,特别是数百位人族老祖斩妖除魔的故事。
但是往日里门厅熙攘的趣书楼,数十天来却是门可罗雀,原因无它,这里闹仙了,准确地说应该是闹怪了,但是因为这只怪异名字中带有一个仙字,所以便有人称之为闹仙了。
数十天来日巡司和守夜司也接连派了数位武者和修士来此,最强的已经达到了筑基圆满,遗憾的是全都失败了,一个个都死在了趣书楼。
趣书楼的怪异显然非同凡响,眼看着守夜司和日巡司寥寥可数的金丹真人都已经外出猎杀妖魔鬼怪了,所以一位筑基期的日巡司白银巡捕便求到了几个大家族身上,很快这几个大家族就根据得到的情报,分别派出了一位金丹九转的大真人赶往趣书楼。
这四位金丹九转的大真人分别是赫家的老祖宗赫英彦、王家的新晋家老王新静、李家的老牌家老李言言和梁家的千金粱敬焱。
四位金丹九转的大真人居然都是女子,其中以赫家的老祖宗赫英彦实力最强,半只脚已经踏入了神明之境,其次就是王家的新晋家老王新静,然后是李言言和粱敬焱。
一行人来到冷冷清清的趣书楼前,看着方圆数里毫无人烟,颇为凄凉的趣书楼,脸上都露出了凝重之色。
“根据侥幸从趣书楼中逃命的一位金丹真人所言,若是不出意外的话,隐藏在趣书楼的怪异便是鼎鼎有名的笔仙了。”
“据说笔仙已经活了几千年,即将走到寿限的尽头,所以最近几十年才会疯狂地猎杀人族,想要通过吞噬人族的精气神晋升怪神之境。”
“怪异果然是怪异,在八品之境的寿命就能够达到几千年,若是我们人族修士也能如此就好了,而且怪异往往很难杀死,尤其是笔仙,拥有多个分身,这次隐藏在趣书楼的不知道是分身还是本体。”
“应该是本体,因为根据那位逃出去的金丹真人所言,趣书楼的笔仙实力少说也堪比金丹七转以上的真人,笔仙根本分不出这个等级的分身,所以若是不出意外的话,隐藏在趣书楼的便是笔仙本体了。”
“让人疑惑的是笔仙行事向来谨慎,往往不会出动本体,也不知道这次为何突然暴露了本体,莫非……莫非这只笔仙快要晋升了,所以才本体亲自出动,这样也能够更好地消化猎物。”
……